• 党建工作

公共服务学院党日活动——走进马庄香包与王秀英老人亲密接触

发布日期:2020-10-01    浏览次数:

9月30日,在2020年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前,公共服务学院党支部部分党员代表走进贾汪镇马庄村王秀英香包工作室,与这位八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零距离接触,聆听了一曲撼动心灵的时代强音。

小小一枚香包,彰显工匠精神

眼前的这位老人,目光明亮,精神矍铄,很难相信已年过八旬,谈起她心爱的香包,老人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小到一枚香囊,大到一套衣饰:虎头鞋、八鸡帽、十二生肖图……从设计、到打样、选料、配药、再到成品,一针一线、一点一滴都饱含着老人对香包的挚爱。老人说:有时候为了设计一个新样品,缝了拆,拆了缝,一遍一遍的改,一宿一宿的不睡觉,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老人不止一次的跟我们谈及总书记对她的殷殷嘱托:一定要好好的将中药香包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啊,总书记让我好好做,我就必须要好好的做啊!”最朴实的语句往往最能表达感情,最真诚的行动往往最能震撼心灵。从老人真挚的言语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去粗取精、传承发扬!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放眼当今社会,“互联网时代”适时在提醒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工匠精神”就是在这样一个“躁起来”的时代温和的劝勉我们要时时“想静静”,“静静”是谁?“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你自己。如今,王秀英老人开办了香包制作培训班,带动儿女和村民学习制作香包,把香包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香包已不再是单纯的产业,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祖孙三代都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心做传承,用心做精神。

小小一枚香包,蕴含文化自信

午后的阳光照进工作室,室内古朴典雅,处处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香包和各类刺绣工艺品五颜六色,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有的文化内涵,有着特殊的意义,或寄寓当地人民美好愿望,或承载深厚的历史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这些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王秀英老人一直再强调:“确保质量,不求数量”——现在订单量上去了,但是我们依然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质量要求丝毫不松懈。

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王秀英老人信心更加坚定,在扩大香包加工基地的同时,实现对民间艺术遗产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老人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更远、更广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始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随着历史前进而不断与日俱增、与时俱进。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珍惜价值,古为今用,弘扬精华,创新发展。

上一篇:党徽在我心中 下一篇: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云课堂——公共服务学院党员勇担线上教学任务